官方老師
2022-07-26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
作為比孩子更成熟,更理性的父母,在遇到孩子不配合,不聽話的時候,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,理性應對。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孩子不聽話咋整。

1、在有限范圍內讓孩子多去體驗
想讓孩子聽話,不要總是把我們的二手經驗灌輸給孩子,而是要鼓勵孩子多去積累一手的經歷。舉個例子,媽媽不想讓孩子玩刀子,覺得這個行為很危險,這個是誰的認知和想法呢?孩子是不知道的。
所以,孩子總想去試一試。這個時候,我們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去體驗一下:不能玩刀子,是因為他危險,那怎么能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危險呢?可以用刀子在紙上劃,讓孩子感受刀子的鋒利和危險。
2、跟孩子建立合作模式
帶孩子在外面玩,你說:寶貝,刮風了,快把外套穿上,但是孩子呢,看也不看你一眼就說:不,我不穿,我不冷。很多家長都因為這個問題跟孩子之間爆發過沖突。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孩子建立合作模式,你為什么想讓孩子穿衣服呢?因為你擔心外面冷,孩子不穿衣服會感冒。
所以,家長需要做的不是讓孩子聽話,而是盡可能避免孩子感冒。提前跟孩子講明白原因和后果,寶貝,外面很冷,媽媽建議你穿上外套出門,不然的話很容易著涼感冒。然后在出門的時候,偷偷幫孩子帶好一個外套,等到孩子說冷的時候拿出來給孩子穿上,并告訴孩子,媽媽很愛你,不舍得你挨凍生病,而且媽媽也知道挨凍的滋味不好受。
所以提前幫你帶好了外套。把寒冷和疾病當做對手,跟孩子站在一起去面對,跟孩子之間建立合作模式,對于你的建議和提醒,孩子會更加愿意配合。
3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
孩子需要的時候,你給予幫助,這叫雪中送炭,孩子沒有提出需求,你主動強加給孩子,這叫過度的愛,也叫控制。比如,你給孩子買了一套新玩具,孩子正在摸索,研究,各種試玩,你看著孩子沒有按照說明書操作,跑過去對孩子說,不是這樣的,你看說明書上說的很清楚,這個積木要這樣搭,這個就不是愛,這就是控制。

1、在孩子學習上,有外在的課堂,也有內在的家庭輔導。父母也應有所分工,否則,孩子不知道該聽從誰的了。
職責不清,方向就容易矛盾。希望孩子學習有耐心,做事上細心,上課專注,遇到問題寬厚和包容。家長自身有這些特點嗎?如果沒有的話,拿什么來要求孩子擁有呢。可見,像母親一樣慈愛。有堅韌的品質,情感和需求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。
希望孩子在交流的時候,善于溝通,遇事勇于擔當責任。幫助別人,容納別人的過錯,學會人際交往。就像父親一樣陽剛而正直,對目標有堅定決心。學習有效率,在原則基礎上,能團結和睦。
2、家庭教育中,只有清楚自己的角色,才能全力以赴。如此,行為明確了,孩子的思路怎么能不清晰嗎?課堂氛圍中,需要讓孩子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。認真傾聽,從家長開始吧。一步一步地教,教過之后,認真傾聽孩子的表達。
嚴格的時候,家長要以榜樣來示范;否則,孩子會感到委屈。自己都不愿意做,怎么去要求別人呢?不要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,其實,很多都很懂,只是不知道怎么說而已。教會孩子思考的能力,并不是靠嘴巴上教的。
因為,嘴巴上說的時候,讓孩子是在聽。學會,讓孩子找個時間,來考慮一下,下一步該怎么去做。只有落實在行為上,思考才能把語言和行為溝通起來。
家長要做大智慧的父母,對于孩子的不聽話,積極應對,找到正確的方法,耐心引導。以上就是關于孩子不聽話咋整的建議,感謝閱讀!